内页基础工程
一处地质体的现场调查分析
- 分类:技术交流
- 作者: 成永刚
- 来源:悠游2019
- 发布时间:2020-10-11 17:35
- 访问量:
【概要描述】由于多种因素制约,线路选线时的不良地质体普查不可能对所有的坡体均需进行地质勘察,因此,现场调查是判断地质体性质的关键第一步,可以有效线路的合理选线,避开大型不良地质体
一处地质体的现场调查分析
【概要描述】由于多种因素制约,线路选线时的不良地质体普查不可能对所有的坡体均需进行地质勘察,因此,现场调查是判断地质体性质的关键第一步,可以有效线路的合理选线,避开大型不良地质体
- 分类:技术交流
- 作者: 成永刚
- 来源:悠游2019
- 发布时间:2020-10-11 17:35
- 访问量:
由于多种因素制约,线路选线时的不良地质体普查不可能对所有的坡体均需进行地质勘察,因此,现场调查是判断地质体性质的关键第一步,可以有效线路的合理选线,避开大型不良地质体,即现场调查是地质选线的关键一步,防止线路穿过大型不良地质体而造成后续工程施作阶段陷入被动阶段,也为后续针对性的进行地质勘察提供不良地质体的初步筛选。一、某坡体在地形地貌上呈典型的圈椅状,地形上呈现上陡下缓特征,坡体上部、两侧均为基岩形成的陡坎包围。其后部为高陡反倾砂、泥岩地层,植被茂盛。其下为自然坡度整体上约20~25°的堆积体地层,基本均被开垦为农田,覆盖层呈现可塑~软塑状。区内地表水发育,呈股状向坡下汇流,前缘坡脚多有水塘分布。
图1 坡体上部分地形地貌特征
从地形地貌上看,该段自然斜坡整体上呈圈椅状,但局部存在明显的“波纹状”地貌。即与后部高陡山体两处凸出部位对应的是下部堆积体部位也呈现两条凸出砂、泥岩“脊”,与后部高陡山体三处凹槽部位对应的是下部也呈现多三条凹槽。从“奥维”地图上看,该段坡体在前缘明显与两侧基岩山体呈现为突出地貌。
从以上地形地貌形态可以初步得出,该圈椅状坡体可能为滑坡堆积体地貌。这是因为:1、后部砂、泥岩高陡山体呈现圈椅状地貌,与前部堆积体的规模基本吻合,即可以将前部的堆积体“回补”于后部圈椅状山体。堆积体前缘明显与两侧基岩山体相比呈现为突出地貌,有前缘多有鱼塘分布,这说明堆积体不应为崩坡积为主所致。因为作为崩坡积体,其大块径运行距离应较细颗粒远,但从现场看,坡体前缘几乎无大颗粒分布,而坡体后部多有大块石分布。这说明堆积体是滑坡发生后,后缘高陡山体发生了局部崩塌。即堆积体应为滑坡堆积体为主,局部崩塌为辅。2、从堆积体坡度约为20~25°分析,堆积体也非坡残积形成。因为坡残积体的自然坡度往往较缓,多呈现10°左右的缓坡。3、后部圈椅状山体中的存在的多条凹槽,这说明该段坡体曾发生多次滑动。即发生大规模的圈椅状滑坡后,后部山体在结构面的控制作用下发生了多次局部滑坡。
4、从现场看,砂、泥岩地层呈现逆向坡,但坡体中发育一组倾向坡外而发育良好的结构面。且从现场调查看,坡体中发育两组与坡向近于正交的贯通度良好的陡倾角结构面。正是这三组结构面构成了切层滑坡的滑面和滑坡侧界,这也是坡体中存在多条突出“山脊”的原因。
5、坡体地下水相当发育,造成下部堆积体呈现饱水状态,一旦线路在堆积体部位进行工程开挖或填筑,必将引发滑坡的局部的复活或整体变形。
综上,从现场调查后初步分析,该段坡体为富水滑坡堆积体地貌,滑体目前在自然状态下稳定,但工程扰动后极易出现坡体病害,故线路宜适当绕避或采取工程措施进行截排水基础上的预加固为宜。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四川省鑫冶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电话:028-86106903
地址:四川成都市郫都区一里东街249号冶金科研基地B区四楼

- 关注我们 -
通用底部
Copyright © 2020 四川省鑫冶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 成都
蜀ICP备17018712号-2